莫凡原名潘泓,浙江湖州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15届校友。现任青团社产品副总裁。
青团社于2013年7月20日上线,是一家专注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好玩的兼职服务平台。截止2014年8月,杭州已有超过2000家公司入驻。其中有网易,美团,阿里巴巴,淘宝等互联网企业,也有绿城集团,绿都集团,龙湖集团等房地产公司。
“不务正业”才是王道
如果每天就只是单纯的看书或者学习,可能会在专业领域上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莫凡校友觉得跟人接触、与人交往的这种能力或者说心态上的一些东西,在学校就应该寻找机会去锻炼。
她说社会实践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相对来说,比自己单纯的看本职的专业内容能多接触一些方面,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肯定会有一些帮助。
莫凡校友曾是学生会的部长,也算是一个管理岗,管理部门里的人是需要花心思的。“如何让大家更积极的做事,如何团结好整个部门,如何搭建部门氛围?其实跟现在公司的一个团队氛围的搭建,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那个时候做的比较初级。但那些经历对现在多少还是有些启发的。”
她说,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你以为天这么点大,好像所有事情都尽在眼底,与社会更多接触之后会发现,你只是井底之蛙。要打开自己的认知,拓展认知边界,所以在大学里就应该多接触一些东西,才能有更广阔的眼界。
放弃阿里,不做企业螺丝钉
刚开始,莫凡校友觉得自己的管理专业没有特别对口的工作,觉得自己不是去国企事业单位,就是去银行金融机构,因此她还曾在银行实习过。
后来,她发现杭州互联网行业的氛围很好,身边的朋友也陆陆续续接触了互联网。她觉得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包括里面的人的综合素质都不错,所以莫凡校友想到尝试接触一下互联网。
顺利拿到阿里的offer之后,她却看上了另一家公司——蘑菇街。
她回忆道:当时蘑菇街还在快速发展期,才B轮,觉得里面有更多的机会,她一个人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负责独立的业务线。在阿里,只能做一颗螺丝钉,能发挥的力量很有限,但在蘑菇街,她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能承担更多的东西,这意味着她将拥有更多有机会。所以还是放弃阿里,选择了蘑菇街。
在蘑菇街之后,莫凡校友还有一段短暂的创业经历。
公众号在16年的时候十分火热,许多的公众号有着大量的流量,但却不能很好的变现。可能有一块是可以做广告变现,但是只有一些大的号才可以卖广告卖的很好,一些小的号,比如说每天阅读量有几千的、粉丝有几万的,粘性很强,但卖广告卖不掉。然后莫凡校友就做起了公众号流量变现。
当时她做的是一个电商,以提供食品供应链的方式去做流量变现,做成标准化的一个东西。第一,他们可以提供内容;第二,他们可以提供内容的供应链来做。刚开始做的第一个月就有几十万,后来发现它确实能持续赚钱,最后感觉像在做生意,却并不是她想要的。
转战青团社,人生更上一层楼
在校期间,老师及家长都会希望你好好学习,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但是一毕业就会马上希望你工作能力很强。但事实上这个过程需要大学生在校园里一直积累。
莫凡校友认为兼职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在校园的时候积累这一方面的能力。哪怕是发传单、做个服务员,这些兼职可能积累不了太多的能力,但是对心态上的帮助挺大的。这种心态的打开是不会退步的,今天敢于跟你们大声的说话,说这个东西是怎么样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所以不管是哪方面的兼职、哪方面的实习,对学生来说都挺有帮助的,能力也好、心态也好。
此外,现在公司也会面试很多毕业生,如果过去没有一点实践经历,简历可能都过不了。公司在招人的时候无非就是看过去有哪些实践经验,在筛选人的时候,除非是学校特别好,但是那毕竟是极少数的人,在绝大部分人简历千篇一律的情况下,就会看他实践经历有没有加分,所以实践对学生就业也是有帮助的。
学生通过兼职确实对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青团社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能通过兼职的门槛,能通过兼职去锻炼自己的能力;第二就是中介机构会导致学生被骗或者有一些安全隐患,现在这些情况变少了。
作为一个个体,能帮助人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让自己的公司变得更强大,就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企业,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企业的收入肯定是要有的,之后才能更高效地帮助学生。
既有美艳皮囊,也有出众双商
16年莫凡校友进入青团社,在整个公司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
第一,业务处理。从专业角度来说:以前这个业务她没怎么接触过,但是她必须不断地去了解,学生兼职要怎么弄?企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可能会很迷茫,但是自己必须去了解。
第二,团队管理。最早,莫凡校友只需要管理十几个人,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接管产品、运营、设计团队,要管理的人也越来越多,到达了五六十个人。如何更好的管理他们和激励他们,如何通过他们管理好他们的下一个营基层,就成了一大挑战。没有谁是天生的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是遇到很多困难和焦虑,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就一边忧愁一边努力,度过了这个艰苦的过程之后就会觉得得心应手。
莫凡校友说关键在沟通。无论是与谁沟通,都要注意礼貌。沟通时要先梳理清楚、考虑清楚自己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你要拿到什么结果,工作中,沟通≠闲聊。
沟通前期需要打草稿,形成逻辑框架;如此在沟通时逻辑才会清楚,显得特别专业。
(编辑: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