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于杭商 融于海洋

——记浙江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周达军校友

“诚、毅、勤、朴”是浙江工商大学的校训,虽然周达军在读书那个年代并没有接触到这四个字的校训,但他却在我校的学习和工作中慢慢培养了“诚、毅、勤、朴”的品质,这也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如今,周达军已经将这些宝贵的品质带到了浙江海洋学院。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几年里,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达军便是其中之一。1979年,通过高考,周达军成为了我校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他深知机会来之不易,进入大学后用功读书,接受专业的教育。周达军刻苦读书的样子给当时的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3年,在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后,周达军凭借优异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留校任教。由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使周达军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人师表,周达军更添了一份自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心指导下,他很快地成为业务骨干,担任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

1990年后,他凭借一直以来的优秀表现,先后担任杭州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党院办主任兼外办主任和院务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1996年起,周达军担任副院长,1998年担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老师和同学都对这位亲切的院长印象颇佳。

在我校的学习和工作使周达军增添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为他之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周达军调到浙江中医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在中医学院,他踏实勤奋,亲和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受到了好评。三年后,周达军调任浙江海洋学院党委书记,这成为他事业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拥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浙江海洋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海洋类高等本科院校,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且又重新组建时间不长。周达军认为,学校应该牢牢抓住海洋强国、强省的大好时机,找准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让大学成为海洋人才培养、海洋知识创新、海洋科技攻坚和海洋高科技产业孵化的重要基地。他与学校领导们潜心探索发展之路,制订了海院“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一五”期间为第一步,属“调整结构、夯实基础”阶段,主要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科、专业、师资结构,使学校成为海洋人才培养和区域海洋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为第二步,属“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阶段,将学校更名为浙江海洋大学;“十三五”期间为第三步,属“全面提升、协调发展”阶段,学校初步形成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框架,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海洋大学。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部署,他带领海院人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从内涵建设着手,展开“二次创业”大讨论,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全面梳理学科专业,针对浙江海洋强省的战略要求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了“海、渔、船、港、景、油”等产业为背景的学科专业重点发展战略。通过停、减、增等措施,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彰显办学特色;办好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师资是关键。几年来,克服困难,集中财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师资,师资结构得到了优化,水平明显提升;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他组织了两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双强型”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和完善激励政策,处理好竞争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主动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全面融入舟山行动纲要”,组织百名博士教授到基层和企业挂职。周达军认为,改革的目的,是激活海院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海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毕业生就业率从年均80%提升到95%,科研能力从“十五”期间纵向科研经费年均800万到今天的年均5000余万,承担了一大批国家863、支撑计划等省部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部委的海洋科技和智力平台纷纷落户在浙海院。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浙江海洋学院也即将签约。

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浙海院地处舟山群岛,办学空间狭小,为突破办学空间不足的瓶颈,周达军多方奔走,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2009年,浙海院迎来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舟山长峙校区和杭州萧山校区建设获得省政府批准。舟山长峙校区办学空间1900余亩(其中海域500余亩),三面环海,一面依山,环境优美。萧山校区坐落在钱塘江畔的萧山高教园区,占地500余亩。建设需要资金,海院通过盘活资产存量筹集基金,不足资金争取到了舟山市和萧山区的大力支持,在不增加新债务的情况下已于今年破土动工,预期2013年全面竣工。

在致力于学校管理的同时,周达军从未间断过学术方面的研究。他是一位尽职的学校领导,也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在海洋学院任职期间,周达军主持了“我国海洋渔业投入产出控制政策研究”、“海洋产业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等5项省部级课题。工作之余,他潜心研究,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等刊物发表20余篇论文,并出版了《政府海洋产业管理研究》、《海洋公共政策研究》、《蓝色报告:对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等多部专著。他的文章还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索引或全文转载。周达军还连续几年组织和主持了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中国海洋文化论坛、舟山论坛等多项重大会议。这些论坛成为浙江和国内外同行中的重要品牌。由他倡导发起的首届“国际海洋类高校校长论坛”现已成为国际性的海洋高校每年一次的大聚会。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就像这校训精神一样,浙江海洋学院正迎着汹涌的波涛在蔚蓝的大海中扬帆远航,而周达军则是这艘大船上出色的舵手。我们采访他时,周达军深情地说:我是杭商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母校给予了我知识和成长锻炼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正在做杭商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编辑:吴泽斌